大家是不是都準備好年貨,就等過年了?小編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份最純正、最實用、最豐富的春節(jié)大禮包——春節(jié)手抄報資料大全!趕快為孩子收藏吧!
過年的習俗
1、拜年
大年初一,我國民間有拜年的習俗。
在這一天,人們早早起床,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打扮得整整齊齊。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的長輩叩頭,祝愿長輩健康長壽,然后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。
長輩受拜以后,會將事先準備好的“壓歲錢”分給晚輩。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,施禮道賀。
2、貼春聯(lián)
春聯(lián),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,也是中華兒女過春節(jié)的重要標志。當人們在自己家門口貼上春聯(lián)的時候,就意味著過春節(jié)正式拉開了序幕。
春聯(lián)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“桃符”。
傳說黃帝手下有兩員能捉鬼的大將——神荼、郁壘。他們的事跡在民間廣泛流傳。老百姓們怕惡鬼進家,每逢過年都用兩塊兒桃木板,上面畫上神荼、郁壘的像,或者寫上他們的名字掛在門的兩邊,這就是“桃符”。
據(jù)歷史記載,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(lián)“新年納余慶,嘉節(jié)號長春”是我國最早的一副對聯(lián)。宋代以后,民間新年懸掛春聯(lián)已經(jīng)相當普遍了。
一千多年來,每逢春節(jié),無論城市還是農(nóng)村,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(lián)貼于門上,辭舊迎新,增加喜慶的節(jié)日氣氛。
3、貼“福”字
春節(jié)貼“福”字,無論是現(xiàn)在,還是過去,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,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祝愿。
福”字應該正著貼,還是倒著貼?這讓許多人犯了難。
在傳統(tǒng)民俗中,只有三種情況才會倒著貼“福”:
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災大難,為了扭轉運氣才會倒著貼。
二是馬桶、腳盆、痰盂、垃圾桶上的“福”字倒著貼,意思是把不好的東西倒出去;在屋內(nèi)的柜子上也要倒貼“福”字,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,倒貼福字,表示福氣(也是財氣)會一直來到家里、屋里和柜子里。
三是僅僅為了討“口彩”,福字倒著貼,寓意“福到”。
過年的忌諱
1、忌掃地,忌倒污水 傳說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,這一天不能動掃帚,否則會掃走運氣,會破財。如果非動不可,要從外頭掃到里頭。大年初一這天忌將污水潑到外面,怕因此破財。因此許多人家準備一個盛放污水的大桶。許多地方至今仍保留著這一習俗。
2、忌白天睡午覺 過年期間白天睡午覺,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都會很懶惰。另外,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,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。
3、忌生氣罵人 大年初一這天生氣罵人,預示著接下來的一年都會很生氣,與人關系不好。因此,大年初一這天要寬容和善,不要輕易發(fā)脾氣。
4、忌打小孩 過年是小孩子最喜歡的節(jié)日,大年初一這天不管孩子多么調(diào)皮搗蛋,都不能打孩子。
5、忌打碎物品 大年初一這天,如果打碎杯子、碗等瓷器或玻璃器皿,是破產(chǎn)的預兆。如果不慎打碎了,要趕緊說“碎碎(歲歲)平安”或“落地開花,富貴榮華”。
過年的傳說
1、年的來歷
傳說,在很久很久以前,“年”不是節(jié)日,而是住在深海里的一頭怪獸。
它頭上長著尖尖的角,嘴里長著鋒利的牙,兇猛異常。每到除夕,“年”就會跑出來,所到之處,人畜都會喪生在它的尖牙、利爪之下。所以,一到除夕,人們就會扶老攜幼,牽著牲口,趕著雞鴨,躲進深山,人們都深感“年關”難過呀!
這年除夕,村子里來了個白胡子老人。一個老婆婆勸他說: “你快走吧!‘年'就要來啦!”那老人捋了捋雪白的胡須,笑道:“婆婆若讓我在你家住一夜,我一定把‘年’趕走。”老婆婆驚目細看,見老人銀須飄逸,目若朗星,精神矍鑠,氣宇不凡,很有幾分仙風道骨??伤匀焕^續(xù)勸說,老人笑而不語。婆婆無奈,只好自己上山避難去了。
半夜時分,風云變色,大地顫動,“年”又來了。它耀武揚威地闖進村子,發(fā)現(xiàn)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:村東頭老婆婆家,門上貼著大紅紙,屋內(nèi)燭火通明。“年”渾身一抖,怪叫一聲。“年”朝婆婆家怒視片刻,隨即狂叫著撲過去。將近門口時,院內(nèi)突然傳來“噼噼啪啪”的炸響聲,“年”害怕得渾身戰(zhàn)栗,再也不敢往前湊了。這時,婆婆家門大開,白胡子老人身披紅袍大笑道:“我會將制服你的法寶傳授于大家,看你以后還敢不敢來危害人間。”“年”聽后大驚失色,狼狽逃躥了。
第二天是正月初一,避難回來的鄉(xiāng)親們想著:白胡子老人肯定早被兇狠的年獸吃掉了。他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,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,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“啪啪”炸響,屋內(nèi)幾根紅臘燭還發(fā)著余光。令他們驚奇的是,白胡子老人安然無恙,這時大家才幡然醒悟,原來他是幫助大家驅逐“年”獸的神仙。老人告訴大家:年獸怕紅色、亮光和響聲,所以他才貼紅紙、穿紅袍、點蠟燭、放爆竹。以后大家也可以這樣做,來趕走“年獸”。大家紛紛向老人拱手作揖,表示感謝,等到大家抬頭前望時,老人早已不知去向。因為得到了制服“年獸”的法寶,大家欣喜若狂,紛紛互相道喜問好。
從此每年除夕,家家貼紅對聯(lián)、燃放爆竹;戶戶燭火通明、守更待歲。初一一大早,還要走親串友舉手作揖,道喜問好。這風俗越傳越廣,便成了我國最隆重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——“年”。
過年的傳統(tǒng),我們基本都保留了下來。而過年的一些用品,隨著流傳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。比如,紅色代表著喜慶、歡樂、幸福、吉祥。所以我們在節(jié)慶時會掛紅燈籠,細心的小朋友可能也發(fā)現(xiàn)了,長輩們過本命年的時候,貼身的衣服都喜穿紅色。
春節(jié)的古詩
1、人日思歸
[南北朝] 薛道衡
入春才七日,離家已二年。
人歸落雁后,思發(fā)在花前。
2、除夜作
[唐]高 適
旅館寒燈獨不眠,客心何事轉凄然。
故鄉(xiāng)今夜思千里,愁鬢明朝又一年。
除夜雪
3、[宋] 陸 游
北風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歲除。
半盞屠蘇猶未舉,燈前小草寫桃符。
4、除 夜
[宋] 文天祥
乾坤空落落,歲月去堂堂。
末路驚風雨,窮邊飽雪霜。
命隨年欲盡,身與世俱忘。
無復屠蘇夢,挑燈夜未央。
5、元 日
[宋]王安石
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
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。
客中除夕
6、[明]袁 凱
今夕為何夕,他鄉(xiāng)說故鄉(xiāng)。
看人兒女大,為客歲年長。
戎馬無休歇,關山正渺茫。
一杯椒葉酒,未敵淚千行。